组织强基

【冶金学院】喜迎二十大 我看故乡这十年——沧桑十年间,试看天翻地覆

发布时间:2022-10-06   |   编辑:   |   文章来源:

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的经济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和生态等方面有了显著的突破。于宏观放眼,于细出感受,都有道不尽的激动。

于我而言,能以自己的微小身影讲述家乡十年发展变化是一种回顾,更是一种鼓舞。

经济

记得十年前,那时候微信支付还没有普及,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上现金,去小商店里买走亲访友的礼物,身上、车上都会放着零钱。现在,老家的每一家店铺都会挂上“推荐使用微信支付”的提示牌。


image.png



十年前想购物只有去“鼓楼大街”(只是很多平房店铺连起来形成的商业街)。而且,鼓楼大街上卖的东西大多是二三线甚至根本不知名的小品牌。每到节假日,人潮拥挤,十分压抑。现在,一座万达广场在县城拔地而起,对消费者的容纳能力大幅增加,大量一线品牌涌入,多种消费需求在万达广场里一次满足,徜徉在万达广场里,甚至会忘记这里只是一个小县城。夜晚,灯光全部亮起,用“花市灯如昼”来形容丝毫不为过。


image.png


以前,家乡的特产茶叶也只能自产自销,现在也变成了“对外输出”,茶叶的品质、包装、宣传等等都有很大的进步,逐渐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家乡产生了很多直观上的变化,被看到的终究是少部分,在一角冰山的下面,隐藏的是家乡在党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的活力、冲劲和韧性。

 

交通

回望家乡的发展,每一步都离不开路。时序更替中,脚下的路在丰富和延展,新的梦想也在成长和实现。共享单车的出现,解决了市民对出行的应急需求;公共交通的逐步完善,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;地铁的不断建设,降低了地区间的“距离感”,并且使整个城市逐步串联起来……


image.png


城市公交安全性、便利性、舒适性的提升,市民都有直观感受。公交道路延伸是城市建设的缩影,燃料替换彰显其环保理念,支付系统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象征,车身各部件人性化意味着制造业的升级。可以说公交车的发展是家乡近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
image.png


要想富,先修路”,家乡的“大动脉”和“毛细血管”逐渐完善,相信家乡交通会愈发便利,家乡人民生活会愈发幸福

 

医疗

全县山脉与沟相间,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。长期以来,特殊的地理环境,让部分群众的就医相对困难,导致了白河县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、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性差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。


image.png


面对这样的状况,近年来,借助信息化科技力量,县整合县、镇、村三级医疗资源,打造出“县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”,基本实现了县域内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,这张无形的网,建造起一座家门口的医院,使山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服务。过去,在乡镇的居民若是想做一次身体检查,大多要经历几小时的车程到县级医院,而如今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,让山区群众在村镇医院就可以得到县医院专家的诊治。


image.png


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与传统医疗相比,解决了山区群众就医的地域限制,快速扩大患者覆盖范围,大大提升全县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及效率,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个性化的服务,这是医疗服务的纵向延伸,也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”方针政策的强有力执行。

 

生态
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在一代代人努力之下,家乡生态开始发生变化。远观一片翠绿,近看硕果累累,苹果树、桃树、梨树、葡萄、玉米……田间地头,尽是农民欢声笑语;山野草间,牛羊成群;花丛中,小蜜蜂嗡嗡嗡地唱着歌在采蜜。不时,还会看见小兔子蹦跳着从路边跑过。大漠戈壁、黄沙漫天已然不复存在 。


image.png


与此同时,随着国家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实施,家乡人居环境也在迅速变好,农村房屋建设修缮使黄土毛坯房变成绿瓦红墙、道路硬化让雨天小路不再泥泞、垃圾分类让小镇日益干净、河道治理改善水质。从没想过古诗中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的美好生活会在曾经一片荒芜的土地之上变为现实。这一切都是国家、社会以及家乡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,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,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之下,我相信并且坚信在未来家乡会变得更好。

 

曾经的落后让我清醒,如今的欣欣向荣给我信心,无数的亮眼变化让我愈发相信: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代言,正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!我们年轻一辈应听党话,跟党走,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!

 


中共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2008-2009 All righs reserved.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:100083 邮箱 Email:zzb@ustb.edu.cn